金 剛 禪 國 際 總 會 資 訊 網
The International Jin-Gang-Dhyana Association Net
( 取 自 〝 即 將 公 開 〞 部 份 )
中 國 佛 教 教 史 大 略

唐 代 佛 教

    唐 代 佛 教 ﹐ 是 指 從 唐 高 祖 武 德 元 年 ( 6 1 8 ) 到 哀 帝 天 祐 四 年 ( 9 0 7 ) 二 百 八 十 九 年 間 李 唐 一 代 的 佛 教 而 言 。

 
    唐 代 接 著 隋 代 之 後 ﹐ 很 重 視 對 於 佛 教 的 整 頓 和 利 用 。

    高 祖 武 德 二 年 ( 6 1 9 ) ﹐ 就 在 京 師 聚 集 高 僧 ﹐ 立 十 大 德 ﹐ 管 理 一 般 僧 尼 。 九 年 ( 6 2 6 ) ﹐ 因 為 太 史 令 傅 奕 的 一 再 疏 請 ﹐ 終 於 命 令 沙 汰 佛 道 二 教 ﹐ 只 許 每 州 留 寺 觀 各 一 所 ﹐ 但 因 皇 子 們 爭 位 的 變 故 發 生 而 未 及 實 行 。

    太 宗 即 位 之 後 ﹐ 重 興 譯 經 的 事 業 ﹐ 使 波 羅 頗 迦 羅 蜜 多 羅 主 持 ﹐ 又 度 僧 三 千 人 ﹐ 並 在 舊 戰 場 各 地 建 造 寺 院 ﹐ 一 共 七 所 ﹐ 這 樣 促 進 了 當 時 佛 教 的 開 展 。

    貞 觀 十 五 年 ( 6 4 1 ) 文 成 公 主 入 藏 ﹐ 帶 去 佛 像 、 佛 經 等 ﹐ 使 漢 地 佛 教 深 入 藏 地 。

    貞 觀 十 九 年 ( 6 4 5 ) ﹐ 玄 奘 從 印 度 求 法 回 來 ﹐ 朝 廷 為 他 組 織 了 大 規 模 的 譯 場 ﹐ 他 以 深 厚 的 學 養 ﹐ 作 精 確 的 譯 傳 ﹐ 給 予 當 時 佛 教 界 以 極 大 的 影 響 ﹐ 因 而 在 已 有 的 天 台 、 三 論 兩 宗 以 外 ﹐ 更 有 慈 恩 、 律 宗 等 宗 派 的 相 繼 成 立 。

    稍 後 ﹐ 武 后 ( 6 8 4 ─ 7 0 4 ) 利 用 佛 教 徒 懷 義 等 偽 造 《 大 雲 經 》 ﹐ 她 將 奪 取 政 權 說 成 符 合 彌 勒 的 授 記 ﹐ 隨 後 在 全 國 各 州 建 造 了 大 雲 寺 ﹐ 又 造 了 白 司 馬 的 大 銅 佛 像 ﹐ 並 封 沙 門 法 朗 等 為 縣 公 ﹐ 又 授 懷 義 為 行 軍 總 管 等 ﹐ 這 使 佛 教 和 政 治 的 關 係 益 加 密 切 。 此 時 新 譯 《 華 嚴 》 告 成 ﹐ 由 法 藏 集 大 成 的 賢 首 宗 也 跟 著 建 立 。

    其 後 ﹐ 玄 宗 時 ( 7 1 2 ─ 7 5 6 ) ﹐ 雖 曾 一 度 沙 汰 僧 尼 ﹐ 但 由 善 無 畏 、 金 剛 智 等 傳 入 密 教 ﹐ 有 助 於 鞏 固 統 治 政 權 ﹐ 得 到 帝 王 的 信 任 ﹐ 又 促 使 密 宗 的 形 成 。 當 時 佛 教 發 展 達 於 極 盛 ﹐ 寺 院 之 數 比 較 唐 初 幾 乎 增 加 一 半 。

    不 久 ﹐ 安 史 亂 起 ﹐ 佛 教 在 北 方 受 到 摧 殘 ﹐ 聲 勢 驟 減 。 禪 家 的 南 宗 由 於 神 會 的 努 力 ﹐ 漸 在 北 方 取 得 地 位 。 神 會 又 幫 助 政 府 徵 收 度 僧 稅 錢 ﹐ 以 為 軍 費 的 補 助 ﹐ 南 宗 傳 播 更 多 便 利 ﹐ 遂 成 為 別 開 生 面 的 禪 宗 。

    但 是 當 時 國 家 歷 經 內 戰 ﹐ 徭 役 日 重 ﹐ 人 民 多 借 寺 院 為 逃 避 之 所 ﹐ 寺 院 又 乘 均 田 制 度 之 破 壞 ﹐ 擴 充 莊 園 ﹐ 驅 使 奴 役 ﹐ 並 和 貴 族 勢 力 相 勾 結 ﹐ 避 免 賦 稅 ﹐ 另 外 還 放 高 利 貸 設 立 碾 磑 等 多 方 牟 利 。 這 樣 在 經 濟 上 便 和 國 家 的 利 益 矛 盾 日 深 ﹐ 故 從 敬 宗 、 文 宗 以 來 ﹐ 政 府 漸 有 毀 滅 佛 教 的 意 圖 ﹐ 到 武 宗 時 ( 8 4 1 ─ 8 4 6 ) 就 終 於 實 現 了 。

    從 會 昌 二 年 到 五 年 ( 8 4 2 ─ 8 4 5 ) ﹐ 命 令 拆 毀 寺 宇 ﹐ 勒 令 僧 尼 還 俗 。 綜 計 當 時 拆 毀 大 寺 四 千 六 百 餘 所 ﹐ 小 寺 四 萬 餘 ﹐ 僧 尼 還 俗 二 十 六 萬 餘 人 ﹐ 解 放 奴 役 十 五 萬 人 ﹐ 收 回 民 田 數 千 萬 頃 。 這 對 以 後 佛 教 的 發 展 影 響 很 大 。 當 時 佛 教 典 籍 的 湮 滅 散 失 情 況 也 極 嚴 重 ﹐ 特 別 是 《 華 嚴 》 、 《 法 華 經 》 等 的 章 疏 ﹐ 大 半 都 在 此 時 散 失 ﹐ 以 致 影 響 到 天 台 、 賢 首 等 宗 派 日 趨 衰 落 。

 
    唐 代 的 譯 經 基 本 上 由 國 家 主 持 ﹐ 其 成 績 是 很 可 觀 的 。 這 從 太 宗 貞 觀 三 年 ( 6 2 9 ) 開 始 ﹐ 組 織 譯 場 ﹐ 歷 朝 相 沿 ﹐ 直 到 憲 宗 元 和 六 年 ( 8 1 1 ) 才 終 止 。

    前 後 譯 師 二 十 六 人 ﹐ 即

    波 羅 頗 迦 羅 蜜 多 羅 ( 翻 譯 年 代 6 2 9 ─ 6 3 3 ﹐ 以 下 各 人 皆 附 註 翻 譯 年 代 ) 、
    玄 奘 ( 6 4 5 ─ 6 6 3 ) 、
    智 通 ( 6 4 7 ─ 6 5 3 ) 、
    伽 梵 達 摩 ( 約 6 5 0 ─ 6 5 5 ) 、
    阿 地 瞿 多 ( 6 5 2 ─ 6 5 4 ) 、
    那 提 ( 6 5 5 ─ 6 6 3 ) 、
    地 婆 訶 羅 ( 6 7 6 ─ 6 8 8 ) 、
    佛 陀 波 利 ( 6 7 6 ) 、
    杜 行 顗 ( 6 7 9 ) 、
    提 雲 般 若 ( 6 8 9 ─ 6 9 1 ) 、
    彌 陀 山 ( 6 9 0 ─ 7 0 4 ) 、
    慧 智 ( 6 9 3 ) 、
    寶 思 惟 ( 6 9 3 ─ 7 0 6 ) 、
    菩 提 流 志 ( 6 9 3 ─ 7 1 3 ) 、
    實 叉 難 陀 ( 6 9 5 ─ 7 0 4 ) 、
    李 無 諂 ( 7 0 0 ) 、
    義 淨 ( 7 0 0 ─ 7 1 1 ) 、
    智 嚴 ( 7 0 7 ─ 7 2 1 ) 、
    善 無 畏 ( 7 1 6 ─ 7 3 5 ) 、
    金 剛 智 ( 7 2 0 ─ 7 4 1 ) 、
    達 摩 戰 濕 羅 ( 7 3 0 ─ 7 4 3 ) 、
    阿 質 達 霰 ( 7 3 2 ) 、
    不 空 ( 7 4 3 ─ 7 7 4 ) 、
    般 若 ( 7 8 1 ─ 8 1 1 ) 、
    勿 提 提 犀 魚 ( 約 7 8 5 ─ ﹖ ) 、
    尸 羅 達 摩 ( 約 7 8 5 ─ ﹖ ) 。

    在 這 些 譯 師 裡 有 好 幾 個 中 國 僧 徒 、 居 士 。 而 且 在 譯 籍 的 數 量 和 質 量 方 面 ﹐ 也 超 過 前 人 。 像 其 中 玄 奘 、 義 淨 、 不 空 等 ﹐ 都 是 很 突 出 的 。 玄 奘 所 譯 有 七 十 五 部 、 一 千 三 百 三 十 五 卷 ﹐ 義 淨 譯 出 六 十 一 部 、 二 百 六 十 卷 ( 因 當 時 政 變 而 散 失 的 ﹐ 不 計 入 ) ﹐ 不 空 譯 出 一 百 零 四 部 一 百 三 十 四 卷 ( 其 中 有 些 是 屬 於 編 撰 性 質 的 ) 。

    他 們 各 有 所 長 。 義 淨 重 律 典 ﹐ 不 空 專 於 密 教 ﹐ 玄 奘 則 瑜 伽 、 般 若 、 大 小 毗 曇 ﹐ 面 面 俱 到 。 此 外 ﹐ 各 譯 師 翻 出 的 經 典 也 多 有 特 色 ﹐ 可 說 當 時 印 度 大 乘 佛 教 的 精 華 ﹐ 基 本 上 已 介 紹 過 來 了 。

    在 李 唐 一 代 譯 出 的 佛 典 ﹐ 總 數 達 到 三 百 七 十 二 部 、 二 千 一 百 五 十 九 卷 ﹐ 份 量 可 說 是 空 前 的 ( 唐 代 譯 師 除 上 述 見 於 經 錄 的 各 家 之 外 ﹐ 還 有 些 從 現 存 零 星 譯 本 和 日 本 學 僧 “ 請 來 錄 ” 記 載 上 見 到 的 譯 人 ﹐ 如 戒 賢 、 菩 提 仙 、 達 摩 棲 那 、 寶 雲 、 滿 月 、 智 慧 輪 、 達 摩 伽 那 、 法 成 等 ) 。

 
    將 歷 代 翻 譯 的 佛 典 編 成 “ 一 切 經 ” ﹐ 作 為 寺 院 的 藏 書 來 繕 寫 ﹐ 這 在 隋 代 ﹐ 就 已 編 定 了 《 仁 壽 眾 經 目 錄 》 ( 彥 琮 等 依 《 法 經 目 錄 》 重 編 ) 。 唐 初 ﹐ 在 這 一 基 礎 上 增 訂 而 成 的 目 錄 有 好 幾 種 。

    先 有 貞 觀 初 年 的 德 業 、 延 興 二 寺 《 寫 經 目 錄 》 ( 玄 琬 編 ﹐ 共 收 七 百 二 十 部 ﹐ 二 千 六 百 九 十 卷 ﹐ 比 較 《 仁 壽 錄 》 增 加 三 十 一 部 、 一 百 五 十 八 卷 ) ﹐

    次 有 顯 慶 三 年 ( 6 5 8 ) 所 編 西 明 寺 大 藏 經 的 《 入 藏 錄 》 ( 共 收 八 百 部 、 三 千 三 百 六 十 一 卷 ) ﹐

    再 次 有 龍 朔 三 年 ( 6 6 3 ) 所 編 《 東 京 大 敬 愛 寺 一 切 經 論 目 錄 》 ( 靜 泰 編 ﹐ 共 收 八 百 十 六 部 、 四 千 零 六 十 六 卷 ) 。

    另 外 帶 有 經 錄 性 質 的 ﹐ 有 麟 德 元 年 編 成 的 《 大 唐 內 典 錄 》 ( 十 卷 ﹐ 道 宣 編 ) 、 《 古 今 譯 經 圖 記 》 ( 四 卷 ﹐ 靖 邁 撰 ) ﹐

    武 周 天 冊 萬 歲 元 年 ( 6 9 5 ) 編 成 的 《 大 週 刊 定 眾 經 目 錄 》 ( 十 五 卷 ﹐ 明 佺 等 撰 ) ﹐

    開 元 十 八 年 ( 7 3 0 ) 編 成 的 《 續 大 唐 內 典 錄 》 ( 一 卷 ﹐ 智 升 撰 ) 、 《 續 古 今 譯 經 圖 紀 》 ( 一 卷 ﹐ 同 上 ) 、 《 開 元 釋 教 錄 》 ( 二 十 卷 ﹐ 同 上 ) 、 《 開 元 釋 教 錄 略 出 》 ( 四 卷 ﹐ 同 上 ) ﹐

    貞 元 十 年 ( 7 9 4 ) 編 成 的 《 貞 元 續 開 元 釋 教 錄 》 ( 三 卷 ﹐ 圓 照 撰 ) ﹐

    貞 元 十 六 年 ( 8 0 0 ) 編 成 的 《 貞 元 新 定 釋 教 目 錄 》 ( 三 十 卷 ﹐ 同 上 ) 。

    在 這 些 目 錄 裡 ﹐ 《 開 元 錄 》 一 種 實 際 發 生 的 影 響 最 大 。 它 的 入 藏 目 錄 共 收 一 千 零 七 十 六 部 、 五 千 零 四 十 八 卷 ﹐ 成 為 後 來 一 切 寫 經 、 刻 經 的 準 據 。

    同 時 有 華 嚴 寺 沙 門 玄 逸 對 於 入 藏 各 經 的 卷 次 、 品 目 詳 加 校 定 ﹐ 撰 成 《 開 元 釋 教 廣 役 歷 章 》 ( 三 十 卷 ﹐ 今 殘 缺 不 全 ) ﹐ 這 就 更 增 加 了 《 開 元 錄 》 的 準 確 性 。

 
    中 國 佛 教 中 的 宗 派 ﹐ 最 先 為 隋 代 集 大 成 的 天 台 宗 。

    此 宗 於 智 顗 圓 寂 後 即 由 其 弟 子 灌 頂 ( 5 6 1 ─ 6 3 2 ) 繼 續 弘 傳 。 入 唐 ﹐ 有 法 華 寺 智 威 ( ﹖ ─ 6 8 1 ) 、 天 宮 寺 慧 威 ( 6 3 4 ─ 7 1 3 ) 、 左 溪 玄 朗 ( 6 7 3 ─ 7 5 4 ) 相 次 傳 承 。 在 這 幾 代 裡 ﹐ 因 新 興 慈 恩 、 賢 首 各 宗 勢 力 所 掩 ﹐ 黯 然 不 彰 。 及 至 玄 朗 弟 子 荊 溪 湛 然 ( 7 1 1 ─ 7 8 2 ) ﹐ 一 宗 始 有 中 興 之 象 。

    湛 然 初 為 儒 生 ﹐ 二 十 餘 歲 時 從 學 玄 朗 ﹐ 修 習 止 觀 。 天 寶 末 ( 7 5 5 頃 ) 與 大 歷 初 ( 7 6 6 ) ﹐ 曾 一 再 辭 謝 征 闢 ﹐ 專 事 授 徒 著 述 ﹐ 宏 揚 自 宗 。 但 其 立 說 ﹐ 隨 著 時 代 思 想 的 開 展 ﹐ 也 漸 改 舊 觀 。 後 傳 行 滿 ﹐ 再 傳 廣 修 ( ﹖ ─ 8 4 3 ) ﹐ 值 會 昌 毀 佛 ﹐ 聲 勢 驟 衰 。

    湛 然 別 傳 弟 子 道 邃 ﹐ 以 天 台 學 傳 給 日 本 最 澄 ﹐ 最 澄 回 國 後 遂 在 日 本 開 創 了 天 台 宗 。 邃 門 人 宗 穎 、 宗 諝 ﹐ 視 《 法 華 經 》 與 《 大 日 經 》 同 等 ﹐ 亦 與 日 本 臺 密 以 相 當 的 影 響 。

 
    另 外 ﹐ 還 有 隋 代 已 具 雛 形 的 三 論 宗 ﹐ 其 祖 師 吉 藏 ( 5 4 9 ─ 6 2 3 ) 晚 年 在 長 安 ﹐ 曾 受 到 唐 高 祖 的 優 禮 ﹐ 被 聘 為 十 大 德 之 一 。 他 迭 住 於 實 際 、 定 水 諸 寺 ﹐ 得 以 盛 弘 其 說 。

    吉 藏 諸 門 人 中 最 傑 出 的 為 慧 遠 ﹐ 住 在 蘭 田 悟 真 寺 ﹐ 時 來 長 安 講 說 ﹐ 能 傳 此 宗 的 教 化 。 另 有 智 拔 、 烏 凱 、 智 凱 、 智 命 、 碩 法 師 、 慧 灌 等 。 烏 凱 ( ﹖ ─ 6 4 6 ) 在 越 州 嘉 祥 寺 開 講 三 論 。 碩 法 師 著 《 中 論 疏 》 。 慧 灌 為 高 麗 學 僧 ﹐ 後 去 日 本 開 三 論 宗 。 役 與 吉 藏 同 門 而 活 動 於 唐 初 的 還 有 慧 均 ﹐ 著 《 四 論 玄 義 》 ﹐ 今 存 殘 卷 。 稍 後 ﹐ 貞 觀 年 中 有 元 康 ( 或 說 是 碩 法 師 弟 子 ) ﹐ 住 安 國 寺 ﹐ 著 《 三 論 疏 》 ﹐ 又 為 《 肇 論 》 作 注 ﹐ 為 日 本 此 宗 第 三 傳 道 慈 之 師 。

    唐 代 此 宗 後 因 不 敵 慈 恩 、 天 台 諸 宗 的 盛 勢 ﹐ 而 逐 漸 不 振 。 其 修 習 禪 法 的 ﹐ 則 因 禪 宗 勃 興 ﹐ 也 就 多 與 合 流 ﹐ 無 所 區 別 了 。

 
    唐 代 佛 教 在 發 展 過 程 中 更 成 立 了 好 些 宗 派 。 這 是 一 方 面 因 為 佛 教 的 傳 播 日 廣 ﹐ 要 適 應 各 階 層 信 徒 的 要 求 ﹐ 就 不 能 不 有 各 種 教 理 和 修 持 的 體 系 。 一 方 面 也 因 為 寺 院 的 經 濟 基 礎 ﹐ 日 益 龐 大 ﹐ 佛 教 徒 採 取 了 用 宗 派 形 式 加 強 組 織 ﹐ 以 維 持 其 既 得 的 利 益 。

    最 先 ﹐ 有 慈 恩 宗 ﹐ 這 是 由 玄 奘 ( 6 0 0 ─ 6 6 4 ) 和 其 門 徒 們 所 建 立 ﹐ 而 以 玄 奘 曾 住 過 的 慈 恩 寺 名 宗 。 他 們 統 一 了 過 去 攝 論 師 、 地 論 師 、 涅 槃 師 等 種 種 分 歧 的 說 法 ﹐ 特 別 是 在 修 持 依 據 和 方 法 的 議 論 上 ﹐ 都 用 新 譯 的 資 料 作 了 糾 正 。

    他 們 宗 奉 印 度 大 乘 教 中 從 無 著 、 世 親 相 承 而 下 直 到 護 法 、 戒 賢 、 親 光 的 瑜 伽 一 系 之 說 ﹐ 即 以 《 瑜 伽 師 地 論 》 及 其 附 屬 論 書 ( 所 謂 十 種 支 論 ) 為 典 據 ﹐ 主 張 眾 生 種 姓 各 別 ﹐ 改 變 了 過 去 說 “ 皆 有 佛 性 ” 的 見 解 。 又 用 “ 唯 識 所 現 ” 來 解 釋 世 界 ﹐ 即 從 “ 唯 識 無 境 、 境 無 識 亦 無 ” 的 次 第 來 作 契 會 實 相 的 觀 行 。

    玄 奘 自 己 的 主 張 只 配 合 著 他 的 翻 譯 隨 時 對 他 門 徒 們 講 說 ﹐ 並 沒 有 專 篇 著 作 。 他 門 下 人 物 很 多 ﹐ 最 傑 出 的 是 窺 基 ( 6 3 2 ─ 6 8 2 ) ﹐ 對 於 新 譯 的 經 論 作 了 將 近 百 部 的 注 ﹐ 特 別 在 《 成 唯 識 論 》 、 《 因 明 入 正 理 論 》 等 重 要 典 籍 方 面 有 極 其 詳 盡 的 解 釋 ﹐ 大 大 發 揚 了 玄 奘 譯 傳 的 新 說 。

    接 著 有 慧 沼 ( 6 5 0 ─ 7 1 4 ) 、 智 周 ( 6 6 8 ─ 7 2 3 ) ﹐ 相 繼 闡 揚 ﹐ 遂 使 此 宗 達 於 極 盛 。 但 因 理 論 過 於 繁 細 ﹐ 難 能 通 俗 ﹐ 終 究 歸 於 衰 落 。

    玄 奘 門 下 還 有 一 些 新 羅 的 學 人 ﹐ 像 圓 測 ( 6 1 3 ─ 6 9 6 ) 、 道 證 、 太 賢 、 慧 景 、 道 倫 等 ﹐ 也 都 有 成 就 ﹐ 但 通 常 不 算 在 此 宗 傳 承 之 內 。

    又 在 玄 奘 譯 傳 瑜 伽 系 學 說 的 同 時 ﹐ 也 對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毗 曇 作 了 有 系 統 的 翻 譯 介 紹 。 特 別 是 《 俱 舍 》 一 論 ﹐ 以 前 曾 經 真 諦 翻 譯 講 習 而 有 了 專 門 學 系 ﹐ 所 謂 俱 舍 師 ﹐ 這 時 又 有 玄 奘 重 翻 本 論 ﹐ 並 介 紹 了 《 順 正 理 論 》 之 說 ﹐ 而 豐 富 了 《 俱 舍 》 研 究 的 內 容 。 在 玄 奘 門 下 普 光 、 法 寶 等 都 專 事 講 求 ﹐ 相 承 不 絕 ﹐ 這 就 使 俱 舍 師 的 傳 統 一 直 延 續 到 唐 末 。

 
    其 次 ﹐ 律 宗 。

    從 南 北 朝 以 來 ﹐ 由 於 國 家 對 佛 教 僧 徒 的 管 理 逐 漸 嚴 密 ﹐ 教 內 也 需 要 統 一 實 行 戒 律 的 作 法 來 加 強 自 己 的 組 織 。 這 就 有 了 一 群 講 求 律 學 的 律 師 。

    其 中 道 宣 ( 5 9 6 ─ 6 6 7 ) 繼 承 北 朝 慧 光 ( 4 6 8 ─ 5 3 7 ) 到 智 首 ( 5 6 7 ─ 6 3 5 ) 的 系 統 ﹐ 專 事 《 四 分 律 》 的 宏 揚 。 他 做 了 《 四 分 律 戒 本 疏 》 、 《 羯 磨 疏 》 、 《 行 事 鈔 》 等 大 部 著 作 ﹐ 在 理 論 上 吸 收 了 玄 奘 譯 傳 的 新 義 ﹐ 較 舊 說 為 長 。 因 為 道 宣 後 來 居 住 在 終 南 山 豐 德 寺 ﹐ 所 以 一 般 稱 呼 他 一 系 傳 承 的 律 學 宗 派 為 南 山 宗 。

    同 時 還 有 法 礪 ( 5 6 9 ─ 6 3 5 ) 的 相 部 宗 、 懷 素 ( 6 2 5 ─ 6 8 9 ) 的 東 塔 宗 ﹐ 對 於 《 四 分 律 》 的 運 用 和 解 釋 ﹐ 各 有 不 同 的 見 解 ﹐ 也 各 成 一 派 。 他 們 的 聲 勢 雖 不 及 南 山 宗 之 盛 ﹐ 但 流 行 經 過 了 較 長 時 期 ﹐ 彼 此 存 著 分 歧 ﹐ 不 得 統 一 。 大 歷 十 三 年 ( 7 7 8 ) ﹐ 由 國 家 發 動 來 調 和 異 議 ﹐ 也 未 見 效 ﹐ 不 過 最 後 還 是 南 山 暢 行 ﹐ 餘 宗 逐 漸 衰 落 了 。

    另 外 ﹐ 義 淨 ( 6 3 5 ─ 7 1 3 ) 一 家 也 銳 意 講 求 律 學 。 他 曾 費 了 二 十 五 年 的 時 間 ﹐ 歷 三 十 餘 國 ﹐ 留 心 關 於 實 行 戒 律 的 各 種 作 法 ﹐ 寫 成 記 錄 ﹐ 從 南 海 地 方 寄 回 國 內 ﹐ 即 稱 《 南 海 寄 歸 傳 》 。

    他 回 國 之 後 ﹐ 又 大 量 翻 譯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的 廣 律 和 十 七 事 等 ﹐ 很 想 原 封 不 動 地 將 印 度 有 部 制 度 移 植 過 來 。 但 這 一 制 度 在 中 國 基 礎 薄 弱 ﹐ 顯 然 和 習 慣 相 違 ﹐ 只 徒 有 理 想 ﹐ 留 下 了 豐 富 的 文 獻 而 已 。

 
    賢 首 宗 。

    此 宗 是 推 尊 《 華 嚴 經 》 為 佛 說 的 最 高 階 段 ﹐ 要 用 它 來 統 攝 一 切 教 義 的 。

    最 初 由 法 順 ( 即 杜 順 ﹐ 5 5 7 ─ 6 4 0 ) 創 立 了 法 界 觀 門 ﹐ 從 《 華 嚴 》 所 說 各 種 法 相 歸 納 條 理 ﹐ 作 為 逐 步 觀 察 宇 宙 萬 法 達 到 圓 融 無 礙 境 地 的 法 門 。 接 著 有 智 儼 ( 6 0 2 ─ 6 6 8 ) 著 述 《 搜 玄 記 》 、 《 孔 目 章 》 等 ﹐ 對 《 華 嚴 經 》 文 作 了 綱 要 性 的 解 釋 。

    到 了 法 藏 ( 6 4 3 ─ 7 1 2 ) ﹐ 因 為 參 加 了 《 華 嚴 》 的 新 譯 ﹐ 理 解 經 文 更 為 透 徹 ﹐ 他 還 吸 收 玄 奘 新 譯 的 一 些 理 論 ﹐ 這 樣 完 成 了 教 判 ﹐ 並 充 實 了 觀 法 ﹐ 而 建 成 了 宗 派 。 後 人 即 以 他 的 法 號 賢 首 作 為 宗 名 。

    他 的 理 論 曾 一 度 為 其 弟 子 慧 苑 所 修 改 ﹐ 以 致 未 能 很 好 地 傳 播 ﹐ 但 不 久 澄 觀 ( 7 3 8 ─ 8 3 8 ) 即 糾 正 了 慧 苑 之 說 而 加 以 發 揚 。 其 後 宗 密 ( 7 8 0 ─ 8 4 1 ) 融 會 禪 教 兩 方 面 ﹐ 貫 徹 了 華 嚴 圓 融 的 精 神 。 向 後 此 宗 即 沿 著 這 樣 的 趨 向 而 開 展 。 另 外 ﹐ 法 藏 門 下 有 新 羅 學 人 義 湘 ( 6 2 5 ─ 7 0 2 ) ﹐ 他 歸 國 後 即 在 海 東 開 創 了 華 嚴 經 宗 。

 
    密 宗 。

    純 粹 用 陀 羅 尼 ( 咒 語 ) 來 作 佛 教 的 修 習 方 便 ﹐ 這 在 當 時 的 印 度 還 是 比 較 新 鮮 的 事 ﹐ 但 因 中 印 間 交 通 發 達 ﹐ 很 快 地 就 傳 播 過 來 了 。

    相 繼 來 唐 的 善 無 畏 ( 6 3 7 ─ 7 3 5 ) 、 金 剛 智 ( 6 7 1 ─ 7 4 1 ) ﹐ 本 來 修 學 地 點 不 同 ﹐ 分 別 傳 承 胎 藏 界 和 金 剛 界 的 法 門 ﹐ 及 到 達 中 國 之 後 ﹐ 互 相 授 受 ﹐ 就 融 合 成 更 大 的 組 織 。

    接 著 經 過 一 行 ( 6 8 3 ─ 7 2 7 ) 、 不 空 ( 7 0 5 ─ 7 7 4 ) 的 闡 述 ﹐ 更 充 實 了 內 容 ﹐ 乃 於 一 般 的 佛 教 之 外 ﹐ 創 立 密 教 ( 從 真 言 秘 密 得 名 ) 一 宗 。

    此 宗 帶 著 神 秘 色 彩 ﹐ 為 統 治 階 級 所 特 別 愛 好 。 當 時 幾 代 帝 王 都 對 不 空 十 分 優 禮 ﹐ 並 以 官 爵 相 籠 絡 ﹐ 這 樣 形 成 了 王 公 貴 族 普 遍 信 仰 密 教 的 風 氣 。 其 影 響 所 及 ﹐ 日 本 也 一 再 派 遣 學 僧 來 華 傳 習 ﹐ 歸 國 開 宗 。

    但 不 空 以 後 ﹐ 經 惠 果 、 義 操 、 義 真 等 數 傳 ﹐ 宗 勢 就 逐 漸 衰 頹 。 到 了 唐 末 ﹐ 雖 還 有 柳 本 尊 那 樣 的 人 遠 在 四 川 ﹐ 盛 弘 密 法 ﹐ 但 已 不 是 以 前 的 面 目 了 。

 
    以 上 各 宗 和 從 前 代 繼 承 下 來 的 天 台 宗 、 三 論 宗 ﹐ 都 只 流 行 於 宮 廷 或 上 層 知 識 分 子 之 間 ﹐ 其 向 民 眾 傳 播 並 帶 著 更 濃 厚 的 宗 教 色 彩 的 ﹐ 則 另 有 淨 土 宗 。

    這 是 從 彌 陀 信 仰 進 一 步 的 開 展 ﹐ 立 宗 的 端 緒 可 上 溯 到 北 魏 時 代 的 曇 鸞 ( 4 7 7 ─ 5 4 3 ) 。 曇 鸞 在 併 州 石 壁 山 玄 中 寺 提 倡 淨 土 念 佛 法 門 。

    唐 初 道 綽 ( 5 6 2 ─ 6 4 5 ) 在 寺 中 見 到 記 載 曇 鸞 事 跡 的 碑 文 ﹐ 得 到 啟 發 而 歸 心 ﹐ 繼 續 提 倡 。 他 的 弟 子 善 導 ( 6 1 3 ─ 6 8 1 ) 來 長 安 傳 教 ﹐ 使 淨 土 信 仰 得 到 很 大 發 展 。 善 導 還 著 了 《 觀 經 疏 》 ﹐ 在 教 理 上 建 立 根 據 ﹐ 這 樣 淨 土 宗 就 形 成 了 。 其 後 懷 感 、 少 康 ( ﹖ ─ 8 0 5 ) 等 ﹐ 相 承 不 絕 。

    唐 代 宣 傳 淨 土 教 的 人 ﹐ 另 外 還 有 慧 日 ( 慈 愍 ﹐ 6 8 0 ─ 7 4 0 ) 。 他 從 印 度 遊 歷 回 來 ﹐ 宣 傳 在 健 馱 羅 國 得 著 淨 土 法 門 的 傳 授 ﹐ 由 此 別 成 一 系 ﹐ 但 實 際 和 善 導 所 提 倡 的 相 差 無 幾 。

    此 外 如 迦 才 、 承 遠 ( 7 1 2 ─ 8 0 2 ) 、 法 照 ( ﹖ ─ 8 2 1 ﹖ ) 等 ﹐ 也 都 致 力 於 淨 土 的 宏 傳 ﹐ 遂 使 這 一 宗 信 仰 得 以 普 遍 流 行 。

 
    最 後 還 有 禪 宗 。

    北 魏 時 菩 提 達 摩 在 北 方 傳 授 禪 法 ﹐ 以 《 楞 伽 經 》 ( 劉 宋 譯 四 卷 本 ) 為 印 證 ﹐ 就 有 了 楞 伽 師 一 派 。

    唐 初 ﹐ 黃 梅 雙 峰 山 有 道 信 禪 師 ( 5 8 0 ─ 6 5 1 ) ﹐ 他 和 三 論 宗 的 人 有 些 淵 源 ﹐ 故 在 楞 伽 禪 法 之 外 ﹐ 還 參 用 般 若 法 門 ﹐ 但 後 人 仍 視 為 繼 承 達 摩 的 嫡 系 。

    同 時 從 三 論 師 昊 法 師 出 家 的 法 融 ( 5 9 4 ─ 6 6 7 ) 從 事 靜 坐 ﹐ 據 傳 說 曾 得 道 信 的 印 可 ﹐ 而 成 為 一 系 牛 頭 禪 ( 這 因 法 融 住 在 金 陵 牛 頭 山 而 得 名 ) ﹐ 傳 承 了 幾 代 。

    但 道 信 直 傳 的 弟 子 是 弘 忍 ( 6 0 1 ─ 6 7 4 ) ﹐ 移 住 東 山 ﹐ 傳 法 四 十 餘 年 ﹐ 門 人 多 至 千 數 ﹐ 尊 其 所 說 為 東 山 法 門 。 他 的 門 人 中 著 名 的 有 神 秀 ( 6 0 6 ─ 7 0 6 ) 、 智 詵 ( 6 1 1 ─ 7 0 2 ) 、 老 安 ( 5 8 2 ─ 7 0 9 ) 、 法 如 、 惠 能 ( 6 3 8 ─ 7 1 3 ) 等 十 餘 人 。

    慧 能 後 還 嶺 南 ﹐ 提 倡 頓 悟 法 門 ﹐ 又 結 合 世 俗 信 仰 而 推 重 《 金 剛 經 》 ﹐ 不 專 主 坐 禪 ﹐ 這 樣 就 和 神 秀 一 系 墨 守 成 規 、 信 奉 《 楞 伽 》 、 主 張 漸 悟 的 恰 恰 相 反 ﹐ 而 逐 漸 成 為 南 北 兩 宗 的 對 立 。

    慧 能 門 下 懷 讓 ( 6 7 7 ─ 7 4 4 ) 、 行 思 ( ﹖ ─ 7 4 0 ) 等 都 在 南 方 地 帶 活 動 。 開 元 以 後 ﹐ 由 神 會 ( 6 6 8 ─ 7 8 0 ) 在 河 南 進 行 宣 傳 ﹐ 並 力 爭 正 統 ﹐ 指 摘 神 秀 和 其 門 下 普 寂 ( 6 5 1 ─ 7 3 9 ) 都 未 得 弘 忍 傳 衣 ﹐ 不 是 正 系 。 這 樣 造 成 慧 能 為 達 摩 以 來 的 直 接 繼 承 者 的 印 象 ﹐ 使 南 宗 禪 的 勢 力 大 增 。

    但 神 會 的 一 系 ( 後 來 形 成 荷 澤 宗 ) 並 不 太 盛 ﹐ 而 擴 大 傳 播 的 還 是 南 嶽 ( 懷 讓 ) 、 青 原 ( 行 思 ) 兩 家 。

    南 嶽 下 傳 承 的 有 馬 祖 道 一 ( 7 0 9 ─ 7 8 8 ) ﹐ 再 傳 百 丈 懷 海 ( 7 2 0 ─ 8 1 4 ) 、 南 泉 普 願 ( 7 4 8 ─ 8 3 5 ) 。 百 丈 傳 溈 山 靈 祐 ( 7 7 1 ─ 8 5 3 ) 、 黃 檗 希 運 ( ﹖ ─ 8 5 5 ) 等 。 南 泉 傳 趙 州 從 諗 ( 7 7 8 ─ 8 9 7 ) 等 。 青 原 下 傳 承 有 石 頭 希 遷 ( 7 0 0 ─ 7 9 0 ) ﹐ 再 傳 藥 山 惟 儼 ( 7 4 5 ─ 8 2 8 ) 、 天 皇 道 悟 ( 7 4 8 ─ 8 0 7 ) 。 天 皇 傳 龍 潭 崇 信 ﹐ 再 傳 德 山 宣 鑒 ( 7 8 0 ─ 8 6 5 ) 。

    會 昌 以 後 ﹐ 更 從 這 些 傳 承 形 成 支 派 。 像 溈 山 傳 仰 山 慧 寂 ( 8 0 7 ─ 8 8 3 ) ﹐ 後 成 為 溈 仰 宗 。 又 黃 檗 傳 臨 濟 義 玄 ( ﹖ ─ 8 6 7 ) ﹐ 後 成 臨 濟 宗 。 再 後 曹 洞 宗 、 雲 門 宗 成 立 於 唐 末 ﹐ 法 眼 宗 繼 起 於 五 代 ﹐ 合 為 五 宗 。

    又 從 百 丈 起 ﹐ 制 定 清 規 ﹐ 使 禪 院 從 普 通 律 寺 ( 即 依 照 聲 聞 戒 律 規 定 組 成 的 寺 院 ) 分 離 而 獨 立 ﹐ 這 就 更 便 於 集 合 多 數 學 人 共 住 習 禪 。 它 簡 化 寺 院 形 式 ﹐ 但 立 法 堂 而 無 佛 殿 等 ﹐ 也 更 適 合 當 時 南 方 經 濟 文 化 新 開 闢 地 區 的 情 況 ﹐ 而 易 於 推 進 佛 教 的 發 展 。

    禪 宗 從 慧 能 以 後 ﹐ 本 來 轉 向 平 民 ﹐ 不 重 視 文 字 的 研 習 記 誦 ﹐ 但 是 數 傳 之 後 ﹐ 學 人 兼 重 知 見 ﹐ 依 舊 不 能 放 棄 文 字 的 修 養 ﹐ 因 而 它 的 影 響 所 及 ﹐ 還 只 是 以 知 識 分 子 為 主 。 不 過 比 較 起 一 般 講 義 學 的 宗 派 來 ﹐ 禪 宗 總 算 是 流 行 最 普 遍 的 了 。

 
    此 外 ﹐ 隋 代 信 行 禪 師 ( 5 4 0 ─ 5 9 4 ) 創 立 的 三 階 教 ﹐ 在 一 度 被 禁 後 ﹐ 因 其 門 徒 甚 多 ﹐ 又 受 到 隋 代 重 臣 肖 瑀 、 高 熲 等 的 外 護 ﹐ 仍 隱 然 保 全 實 力 ﹐ 延 續 到 唐 代 ﹐ 又 在 長 安 恢 復 了 相 當 的 盛 況 。

    著 名 的 寺 院 有 化 度 ( 原 為 實 際 寺 ) 、 慧 日 、 光 明 、 慈 門 、 弘 善 五 大 寺 ﹐ 而 以 化 度 為 其 中 樞 ﹐ 無 盡 藏 院 就 設 立 於 此 。

    到 了 武 后 證 聖 元 年 ( 6 9 5 ) ﹐ 才 明 令 判 為 異 端 ﹐ 將 該 教 的 典 籍 歸 之 偽 雜 符 錄 一 類 。 聖 曆 二 年 ( 6 9 9 ) ﹐ 又 令 限 制 學 三 階 教 的 只 能 乞 食 、 長 齋 、 絕 榖 、 持 戒 、 坐 禪 ﹐ 此 外 所 行 都 視 為 違 法 。

    後 至 開 元 元 年 ( 7 1 3 ) ﹐ 廢 止 無 盡 藏 院 ﹐ 斷 絕 了 三 階 教 的 經 濟 來 源 。 開 元 十 三 年 ( 7 2 5 ) 更 對 三 階 教 徒 作 了 比 較 徹 底 的 處 分 ﹐ 原 來 有 些 寺 院 裡 的 三 階 教 徒 別 院 居 住 的 ﹐ 一 律 命 其 拆 除 隔 障 ﹐ 與 眾 雜 居 ﹐ 並 還 銷 毀 了 三 階 教 所 有 《 集 錄 》 四 十 餘 卷 ( 依 《 開 元 錄 》 所 蒐 集 ﹐ 凡 有 三 十 五 部 、 四 十 四 卷 ) ﹐ 不 許 再 行 誘 化 。

    儘 管 如 此 ﹐ 三 階 教 的 潛 勢 力 依 然 存 在 。 如 貞 元 年 間 編 纂 《 貞 元 釋 教 目 錄 》 的 圓 照 ﹐ 即 對 三 階 教 有 好 感 。 他 曾 編 輯 《 信 行 禪 師 塔 碑 表 集 》 五 卷 ( 著 錄 於 《 續 開 元 釋 教 錄 》 卷 末 ) 。 在 《 貞 元 釋 教 錄 》 內 還 收 載 由 化 度 寺 僧 善 才 請 准 入 藏 的 三 階 《 集 錄 》 四 十 四 卷 ( 五 帙 ) 的 目 錄 。 附 載 牒 文 並 說 到 當 時 長 安 城 內 五 十 五 寺 各 有 三 階 禪 院 ﹐ 住 持 相 續 二 百 餘 年 ﹐ 僧 尼 二 眾 千 人 以 上 。

    但 此 教 到 了 以 後 終 歸 衰 落 ﹐ 大 約 在 唐 末 就 絕 跡 了 。

 
    唐 代 佛 教 除 了 通 過 上 述 各 宗 派 的 教 義 宣 傳 對 於 群 眾 發 生 作 用 之 外 ﹐ 還 有 直 接 和 群 眾 生 活 聯 繫 以 傳 教 的 種 種 活 動 。

    如 歲 時 節 日 在 寺 院 裡 舉 行 的 俗 講 ﹐ 用 通 俗 的 言 詞 或 結 合 著 故 事 等 來 作 宣 傳 ﹐ 這 些 資 料 大 都 寫 成 講 經 文 或 變 文 ( 所 講 的 經 有 《 華 嚴 》 、 《 法 華 》 、 《 維 摩 》 、 《 涅 槃 》 等 ) 。 又 有 化 俗 法 師 遊 行 村 落 ﹐ 向 民 眾 說 教 。 有 時 也 由 寺 院 發 起 組 織 社 邑 ﹐ 定 期 齋 會 誦 經 ﹐ 而 使 社 僧 為 大 眾 說 法 。

    至 於 有 些 寺 院 平 素 培 植 花 木 ( 如 長 安 慈 恩 、 興 唐 等 寺 培 植 牡 丹 花 ) ﹐ 遇 到 節 日 開 放 以 供 群 眾 遊 覽 ﹐ 或 更 約 集 廟 會 ﹐ 這 都 間 接 有 傳 教 之 效 。

    當 時 民 間 一 般 佛 教 徒 的 崇 拜 對 象 有 彌 勒 、 彌 陀 、 觀 音 、 文 殊 等 佛 、 菩 薩 。 特 別 是 因 為 《 華 嚴 經 》 中 說 及 文 殊 常 住 在 清 涼 山 ﹐ 別 號 清 涼 的 五 臺 山 遂 被 看 作 文 殊 的 道 場 ﹐ 而 成 為 佛 教 信 仰 的 一 個 中 心 地 點 ﹐ 後 來 又 經 密 教 信 徒 的 並 力 經 營 ﹐ 寺 院 建 築 愈 加 發 達 。

 
    入 唐 以 來 的 佛 教 由 於 急 速 的 發 展 ﹐ 它 和 道 教 不 但 在 政 治 地 位 上 時 有 高 下 優 劣 之 爭 ﹐ 並 在 思 想 上 也 加 劇 了 衝 突 。

    在 道 教 方 面 ﹐ 唐 初 有 教 徒 傅 奕 向 高 祖 七 次 進 言 ﹐ 抨 擊 佛 教 ﹐ 慫 恿 實 行 佛 教 的 沙 汰 。 沙 門 法 琳 和 其 弟 子 李 師 政 分 別 作 了 《 破 邪 論 》 和 《 內 德 論 》 ﹐ 反 駁 傅 奕 。 接 著 有 道 教 徒 李 仲 卿 著 《 十 異 九 迷 論 》 ﹐ 劉 進 喜 著 《 顯 正 論 》 ﹐ 響 應 傅 奕 ﹐ 貶 斥 佛 教 。 法 琳 再 度 作 了 《 辯 正 論 》 ﹐ 予 以 反 擊 。 這 樣 兩 教 的 激 烈 衝 突 ﹐ 結 果 是 法 琳 受 到 發 配 益 州 的 處 分 。

    其 後 ﹐ 在 朝 廷 的 內 殿 裡 時 常 舉 行 佛 道 的 對 論 ﹐ 其 論 題 涉 及 道 教 最 高 概 念 的 道 和 佛 教 所 說 菩 提 的 同 異 ﹐ 又 考 核 到 《 老 子 化 胡 經 》 的 真 偽 。 後 來 武 宗 的 破 佛 ﹐ 雖 由 於 國 家 與 寺 院 經 濟 上 矛 盾 發 展 至 於 不 能 調 和 而 發 生 ﹐ 但 表 面 上 仍 是 以 道 教 徒 趙 歸 真 的 進 言 為 契 機 ﹐ 而 結 合 到 佛 道 之 爭 的 。

 
    另 外 在 儒 家 方 面 ﹐ 本 來 與 佛 教 的 爭 論 較 少 。 從 隋 代 吉 藏 以 來 ﹐ 佛 教 徒 一 貫 以 人 天 教 看 待 儒 家 。 像 吉 藏 在 所 著 《 三 論 玄 義 》 裡 的 判 釋 ﹐ 即 說 儒 道 都 是 外 道 ﹐ 還 比 不 上 佛 教 的 聲 聞 乘 。 唐 代 宗 密 著 《 原 人 論 》 ﹐ 也 採 取 同 樣 的 見 解 ﹐ 但 儒 者 對 於 這 些 議 論 未 見 有 何 種 反 感 。 大 概 他 們 以 為 儒 佛 原 是 以 世 間 道 和 出 世 間 道 來 區 分 的 ﹐ 高 下 的 看 法 倒 不 必 拘 泥 。

    直 到 了 中 唐 ﹐ 韓 愈 才 奮 起 對 佛 教 竭 力 攻 擊 。 他 寫 了 《 原 道 》 一 文 ﹐ 說 佛 教 是 教 人 無 為 而 徒 食 ﹐ 是 無 益 於 國 家 的 。 又 說 佛 教 外 來 ﹐ 係 夷 狄 之 法 ﹐ 和 儒 教 相 違 。 他 主 張 驅 使 僧 尼 還 俗 ﹐ 焚 燬 佛 經 ﹐ 改 寺 院 為 民 舍 。 他 又 上 表 論 佛 骨 ﹐ 以 為 是 枯 骨 穢 餘 ﹐ 應 付 之 水 火 ﹐ 永 絕 迷 信 的 根 本 。 這 樣 直 率 的 闢 佛 議 論 ﹐ 曾 給 後 世 以 很 大 影 響 。

    不 過 佛 教 的 重 要 思 想 依 然 浸 潤 於 一 般 思 想 界 。 特 別 是 經 過 天 台 、 賢 首 兩 家 組 織 過 而 帶 著 調 和 中 國 原 有 人 性 說 的 理 論 ﹐ 很 容 易 為 儒 者 所 接 受 。

    如 梁 肅 服 膺 天 台 宗 的 湛 然 ﹐ 寫 了 《 天 台 止 觀 統 例 》 一 文 ( 7 8 6 年 寫 成 ) ﹐ 就 是 將 佛 教 的 修 止 觀 看 成 和 中 國 舊 說 窮 理 盡 性 一 樣 ﹐ 而 以 止 觀 法 門 之 所 為 乃 在 恢 復 實 際 即 所 謂 人 性 之 本 。 這 樣 提 出 了 復 性 之 說 。

    其 後 韓 愈 的 門 人 李 翱 更 結 合 禪 家 的 無 念 法 門 和 天 台 家 的 中 通 觀 ﹐ 寫 成 《 復 性 書 》 ﹐ 即 隱 隱 含 著 溝 通 儒 佛 兩 家 思 想 之 意 。 如 此 傾 向 也 見 於 佛 家 。 如 李 通 玄 用 《 周 易 》 之 意 解 釋 《 華 嚴 》 ﹐ 澄 觀 也 吸 取 其 議 論 ﹐ 其 門 人 宗 密 相 繼 用 《 周 易 》 四 德 以 配 佛 身 四 德 。 這 些 都 開 了 兩 家 理 論 轉 化 的 端 緒 。

 
    唐 代 佛 教 的 發 展 ﹐ 也 對 文 學 、 藝 術 等 方 面 帶 來 不 少 影 響 。

    首 先 在 文 學 方 面 ﹐ 由 於 俗 講 流 行 ﹐ 創 作 了 變 文 等 作 品 。

    其 次 藝 術 方 面 ﹐ 促 使 佛 教 藝 術 更 有 所 推 進 。 如 在 唐 代 東 都 洛 陽 附 近 的 龍 門 石 窟 ﹐ 北 魏 時 代 就 經 營 造 像 ﹐ 有 了 相 當 的 規 模 。

    唐 代 從 高 宗 到 武 后 時 約 五 十 年 間 ( 6 5 0 ─ 7 0 4 ) ﹐ 又 在 那 裡 大 加 營 造 。 雕 造 奉 先 寺 大 佛 ( 連 脅 侍 菩 薩 、 羅 漢 、 神 王 、 力 士 ﹐ 共 九 尊 ﹐ 俗 稱 九 龕 洞 ) ﹐ 並 於 西 山 遍 築 佛 窟 ﹐ 且 續 開 東 山 各 窟 。 其 大 佛 造 像 相 貌 端 嚴 ﹐ 表 情 溫 雅 ﹐ 衣 褶 簡 潔 ﹐ 菩 薩 像 裝 飾 華 麗 細 緻 ﹐ 允 稱 傑 作 。

    唐 代 造 像 在 龍 門 之 外 ﹐ 還 於 山 西 太 原 天 龍 山 、 甘 肅 天 水 麥 積 山 、 敦 煌 莫 高 窟 、 山 東 歷 城 千 佛 崖 、 四 川 廣 元 千 佛 崖 等 處 開 鑿 石 窟 ﹐ 雕 塑 佛 像 。 其 中 敦 煌 諸 窟 採 塑 各 像 ﹐ 表 情 柔 和 ﹐ 接 近 生 人 ﹐ 尤 有 特 色 。

    至 於 隨 著 變 文 的 發 達 ﹐ 創 出 多 種 多 樣 的 經 變 畫 圖 ﹐ 常 常 在 全 幅 中 綜 合 表 現 整 部 經 文 的 重 要 內 容 。 有 時 帶 連 續 性 ﹐ 展 開 畫 面 以 表 白 故 事 的 次 第 經 過 。 這 在 壁 畫 中 別 具 風 格 。 現 今 猶 存 於 敦 煌 石 窟 的 ﹐ 即 有 彌 陀 淨 土 變 、 藥 師 淨 土 變 、 彌 勒 淨 土 變 、 《 維 摩 》 、 《 法 華 》 、 《 報 恩 》 、 《 天 請 問 》 、 《 華 嚴 》 、 《 密 嚴 》 等 經 變 。

    至 於 唐 代 佛 教 的 建 築 ﹐ 殿 堂 遺 構 在 五 臺 山 有 南 禪 寺 、 佛 光 寺 之 大 殿 。

    塔 的 形 式 則 始 創 八 角 形 的 結 構 ﹐ 如 玄 宗 時 ( 7 4 5 ) 在 嵩 山 會 善 寺 所 建 的 淨 藏 禪 師 墓 塔 等 。

    另 外 經 幢 的 製 作 極 多 。 由 於 新 譯 《 尊 勝 陀 羅 尼 》 的 信 仰 普 遍 ﹐ 刻 陀 羅 尼 的 尤 到 處 可 見 。 其 形 式 常 為 八 面 ﹐ 後 更 發 展 有 數 層 ﹐ 還 彫 刻 了 佛 像 等 。

 
    唐 代 佛 教 的 發 展 也 在 國 外 發 生 影 響 。 當 時 新 羅 和 日 本 的 學 僧 很 多 來 中 國 得 到 各 宗 大 師 的 傳 承 ﹐ 歸 國 開 宗 ﹐ 中 國 高 僧 也 有 去 日 本 傳 教 的 ﹐ 如 此 相 承 不 絕 。

    新 羅 在 唐 初 有 義 湘 學 法 於 智 儼 ﹐ 太 賢 、 道 倫 受 學 於 玄 奘 之 門 ﹐ 後 來 還 有 惠 日 從 惠 果 傳 胎 藏 密 法 ﹐ 法 朗 得 法 於 禪 師 道 信 ﹐ 其 弟 子 信 行 又 受 北 宗 禪 於 志 空 ( 普 寂 門 人 ) ﹐ 道 義 受 南 宗 禪 於 智 藏 ( 道 一 門 人 ) 。 他 們 分 別 在 國 內 傳 賢 首 、 慈 恩 、 密 宗 、 禪 宗 之 學 ﹐ 禪 宗 還 蔚 成 禪 門 九 山 ﹐ 極 一 時 之 盛 。

    日 本 學 僧 入 唐 求 學 之 風 尤 盛 。 唐 初 ﹐ 道 昭 、 智 達 、 智 通 來 從 玄 奘 受 學 ﹐ 其 後 又 有 智 鳳 、 玄 昉 來 從 智 周 受 學 ﹐ 歸 國 後 分 為 南 寺 、 北 寺 兩 傳 法 相 之 學 ﹐ 而 成 立 專 宗 。 又 先 有 道 璿 赴 日 講 《 華 嚴 》 等 經 ﹐ 繼 而 新 羅 審 詳 從 賢 首 學 法 ﹐ 授 之 日 僧 良 辨 ﹐ 而 成 華 嚴 宗 。 又 日 僧 道 光 先 入 唐 學 南 山 律 ﹐ 後 鑒 真 律 師 赴 日 傳 戒 ﹐ 成 立 了 律 宗 。 這 些 宗 派 都 建 立 在 日 本 奈 良 時 代 ( 7 1 0 ─ 7 7 4 ) ﹐ 連 同 先 前 傳 入 日 本 的 三 論 宗 、 成 實 宗 ﹐ 又 附 隨 法 相 學 傳 入 的 俱 舍 宗 ﹐ 並 稱 為 奈 良 六 宗 。

    其 後 日 都 由 奈 良 遷 去 平 安 ﹐ 而 入 平 安 時 代 ﹐ 又 有 最 澄 入 唐 從 天 臺 宗 道 邃 、 行 滿 受 學 ﹐ 歸 國 創 天 台 宗 。 又 空 海 入 唐 從 惠 果 受 兩 部 密 法 ﹐ 歸 創 真 言 宗 ﹐ 於 是 日 本 的 佛 教 便 備 具 規 模 了 。


中 國 佛 教 教 史 大 略
目  錄  頁
五 代 佛 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