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傳播與西行求法
(二)

 

塔州之光

 
中華文化‧  智及 宗師華語廣播演講選載:

 

 
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演講摘錄:

 
中國的歷史書上,有一部官方修編的《後漢書》,是後漢時期官方的歷史文顯裡頭記載,東漢明帝在位的時候,就知道西域有佛。這—情況提示,當時社會對於漢成帝時,有佛東來之說,已有較盛行的傳頌。所以,明帝就派出官方使者到大月氏去求取佛經,標誌著佛教開始正式地傳入了中國。

但是,作為我們宗下口頭傳承而言,佛教是由曼殊師利佛帶進中國來的,那個時代,漢成帝在位,公元前20年。留下〝空行密法〞,並有物證。元、明時期,皇宮內設宮窯,燒製大型瓷盤為載體以及精巧把玩給皇上的特品,記載......這個當然是後話。

 

 
在東漢末年的時候,中國的內地流行的佛教經典,只有一本《四十二章經》。這個《四十二章經》,實際上是四十二段有關於佛教思想的語錄。由於佛教非常豐富而複雜的系統的教理、教相,在這本簡單的《四十二章經》書不盡言。

所以,在那個時代人們把佛教看作與跟祖國文化中的黃帝、老子相類似的一種〝方術〞。這種〝方術〞也就是說可令入世的人可以學,但是,都是世外的高人所寫。

世外高人,所有寫的這些中國傳統的所謂的諸子百家,因為有這樣一個前者的比喻。在中國文化中,因此,可以用對照的,類比於《宗教比較學》來說,就是佛教也只不過是一種類似於〝方術〞的其中的一種。

(待續)

 
(參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20171001日第714次華語廣播演講)

 
《塔州之光》:網頁連結

 

 
Last updated:
Copyright © 1991- Jin-Gang-Dhyana Incorporated